top of page
作家相片AKHOschool

應用設計思考的教育模式

已更新:2022年8月11日

成長是不斷堆砌的過程。


一次的段考,是一段學習的考核,但並不只是用成績來判斷孩子的一切,而是用孩子這一段時期自己的努力、學習的態度、獨立自主的能力等等的觀察,才能觀察出一個孩子的全貌。

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並非一蹴可及,也不是漫無目的的放手,讓孩子無所適從。

每個孩子心中都是渴望獨立的,但是在許多求好心切的狀況下,我們難免會忽略了孩子獨立的需求,給予孩子過多的幫助。


「放手」的第一步,是必須觀察孩子內在的需求,適時的給予陪伴或引導。

「放手」,是一個課題,它也包含著許多自己內在的議題。


大人的心情、面對周遭旁人對於教育的眼光、家庭的和睦、關係的失衡等等,在我們面對生活中的壓力時,這些都會投射成為我們對孩子的教養模式。


當陪著孩子成長時,我們也相對的面對著爸爸媽媽自身與家庭內在的議題,當我們將自身的遺憾、期望轉化成了下意識的教養模式時又會跟內在覺得正確的教養模式產生衝突,而當父母自己的內在衝突沒有取得平衡時,孩子也會感受到這樣的不穩定的內在能量,這也是孩子表現不穩定的原因之一。


而AKHO的角色,則是客觀地從旁觀察,並與爸爸媽媽一起討論,一起擬定教養方針。

從理解孩子的內在需求,再到制定訓練方案,從同理心出發,再到定義問題,再設計解決方案。


而我們也並非萬靈丹,因為而這樣的模式能夠成功引導孩子,都相當仰賴與爸爸媽媽的「合作」、「溝通」與「信任」,三者缺一不可。


註: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流程

1.Empathy(同理心)=>透過觀察,了解孩子的需求

2.Define(需求定義)=> 定義需求背後的可能原因

3.Ideate(發想解決方案)=> 發想引導方案

4.Prototype(設計引導原型)=> 設計出引導原型

5.Test(實際測試)=> 測試並持續觀察。

*設計思考是一個不斷循環的流程。



47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